產品咨詢:400 0919 693
聯系電話:0574-88139719
E-mail: zondosea@163.com
微信公眾號:中島海洋生物
辦公地址:浙江省寧波市高新區朱一路2號8號樓15-1-6,15-1-9
生產基地:惠民縣魏集鎮通韓路69號
產品咨詢:400 0919 693
聯系電話:0574-88139719
E-mail: zondosea@163.com
微信公眾號:中島海洋生物
辦公地址:浙江省寧波市高新區朱一路2號8號樓15-1-6,15-1-9
生產基地:惠民縣魏集鎮通韓路69號
在鄉下調查時,經常聽到農民朋友說,現在土壤施肥越來越多,過去施三四十公斤化肥,畝產四五百公斤,現在施四五十公斤不見效果,真的是土壤的“胃口”增大了嗎?
我們先來看一個數據:
1995年,中國化肥生產量占世界17.5%,使用量占世界27.2%,去年我國化肥施用量達1.8億噸,位居世界第一。
單位農田的化肥用量是美國、俄羅斯的2倍?;瘜W肥料的利用率非常低,僅為30-35%,其余65-70%白白流失。同比投入來說。糧食增產狀況遠不及西方發達國家,只增產9.1%。
德國,去年施用氮、磷、鉀化肥的施用量分別下降了20%、68%和60%,糧食總產卻增加57%、單產Z高增加80%,英國、法國、比利時等國家在化肥使用量平均減少17.3%,糧食總產和單產卻分別增加13.8%和80.7%。
的確,在不少地方農田土壤的胃口是增大了,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用肥單一
俗話說,生嘴的要吃,生根的要肥。農作物一生中需要吸收各種養分,如氮、磷、鉀、鈣、鎂、硫、鐵等大量元素養分和硼、錳、鉬、鋅、銅等微量元素養分。這些元素各有專長,在作物體中缺少哪一個都不行。
可是現在施用化學肥料,大多是只含有作物所需的一種或兩三 種營養元素,這樣長期地單施下去,結果土壤中的營養元素,多的太多,少的更少,而作物的產量又是由缺少的那種營養元素來決定的。
如磷能促進作物體內細胞的分裂增殖和有機物的合成、轉化、運輸,提高作物的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并能提高產量和品質,如果供磷不足,莖葉就會停止生長,根系發育不良,分蘗少,抽穗、開花、成熟延遲,籽粒不飽滿,產量不高。
如在缺磷的冷浸田中大量施用氮肥,即使施得再多,產量還是上不去;又如南方稻田中鉀素不多,如大量施用氮肥和磷肥,不施鉀肥,也不能奪取高產。所以施肥不能“單打一”,必須講究各種肥料的配合施用。
第二:土壤板結
在稻田和旱土中大量施用氨水和碳銨,而忽視施用農家肥等有機肥料,結果土壤中銨的濃度增大,把土壤膠體上吸附的鈣代換出來,隨水流失,年復一年,土質越變越差,Z后造成板結,影響土壤通氣和透水性能,又影響到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動,農作物根系生長在這種板結閉氣的土壤里,影響到作物養分的吸收,而且還會生長不良,出現多種生理性癥狀,在這種土壤中即使多施單質肥,也會看不出增產的效果。不增產了,農民朋友就覺得是肥料施用的少了,就繼續加大量,殊不知量越大,土壤問題越嚴重,產量越小。長期這么下去 后果會非常嚴重!所以國家提倡修復土壤增施有機肥。
第三:施肥不當
長期以來,氮肥多施于稻田表層,利用率只有30%至50%,碳銨利用率更低,一般只有26%,其余大多數變成了氨氣,跑到空氣中去了。
如果能改進施肥技術,改淺施為深施,則利用率可提高1倍或1倍以上。又如在農田中施用過磷酸鈣磷肥,不少地方為了圖快圖方便而滿田撒施,則過磷酸鈣中的磷素,就會很快地被田中的鐵、鋁固定而失效,所以過磷酸鈣應采用集中施用如穴施或溝施等,或與有機肥堆漚后施用,其利用率則可以大大提高。
第四:水土流失
在不少地方因濫伐森林和隨坡開荒,沖刷作用使土壤表層遭受嚴重沖刷,土壤中本已含量不多的養分大部分被雨水淋洗掉,久而久之,土質越來越差,土壤中的養分不能滿足作物生長需要,必須靠大量施用肥料,農作物才能得以生存,這也是農作物施肥越來越多,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小結:影響植物吸收養分的環境條件
1,光照:通過影響植物葉片的光合強度而對某些酶的活性、氣孔的開閉和蒸騰強度等產生間接影響,Z終影響到根系對礦質養分的吸收
2,溶液濃度: 影響植物根系的生長發育;影響土壤養分的濃度、有效性和遷移;影響土壤通氣性、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溫度等,從而影響養分形態、轉化及有效性
3,溫度: 一般6~38oC的范圍內,根系對養分的吸收隨溫度升高而增加。溫度過高(超過40oC)時,高溫使體內酶鈍化,從而減少了可結合養分離子載體的數量,同時高溫使細胞膜透性增大,增加了礦質養分的被動溢泌。低溫往往是植物的代謝活性降低,從而減少養分的吸收量
4. 水分狀況 決定土壤中養分離子以擴散還是以質流方式遷移的重要因素,也是化肥溶解和有機肥礦化的決定條件。水分狀況對植物生長,特別是對根系的生長有很大影響,從而間接影響到養分的吸收
5. 介質通氣狀況 主要從三個方面影響植物對養分的吸收:一是根系的呼吸作用;二是有毒物質的產生;三是土壤養分的形態和有效性。良好的通氣環境,能使根部供氧狀況良好,并能使呼吸產生的CO2從根際散失。這一過程對根系正常發育、根的有氧代謝以及離子的吸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6. pH值 也就是土壤酸堿度,它很大因素上也制約著作物的生長和養分有效吸收。
土壤的酸堿度對養分的釋放有很大影響,酸性和堿性土壤都會導致作物根系難以吸收營養元素!
→土壤養分釋放的Z佳PH值為6.0-6.5(微酸性土壤)
氣候條件影響養分吸收
→溫度:低溫時,根系不易吸收磷、鎂、鋅、錳、硼;
例:氣溫由21℃降到13℃ ,可供磷降低70%!
→干旱:根系在干旱條件下,所有養分都難以吸收;
→多雨:根系在厭氧呼吸狀況下,所有養分都難以吸收;
根系的影響
→根系對不同元素吸收效果差異很大,如對磷的吸收僅為氮的1/10;
→苗期根系不發達,容易缺乏磷鋅等前期促長養分;
→根系發育不良,易缺磷鉀及中微量元素。
→根系吸收營養在分配上具有局限性,根部吸收的養分不能完全滿足葉片和果實的需求。
養分互相之間具有競爭和拮抗作用,某種元素過多會影響其它元素的釋放,導致營養不平衡!
作物缺素通常是不可見的,發現缺素癥狀再補充時已經晚了,必須及早進行預防性補充!
三個施肥概念誤區:
1、農戶常年超量使用化學肥料、農藥,使土壤嚴重板結,土壤保肥能力差、作物根系生長差,肥料吸收利用率也低,導致必須加大肥料使用量;
2、農戶科技意識落后導致其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接受多施肥就產量高的經驗,情愿多施肥,也不愿意整治土壤;
3、由于多年施肥習慣和有機肥產品見效慢的因素,很大一部分農戶還是不愿增加有機肥的施用,
總之:土壤對肥料的胃口越來越大是因為土壤被種饞了!歸究其原因有很多,但大部分還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也是人為因素可以改善的。只要我們能夠明確問題所在,制定出合理解決方案,土壤問題是完全可以改善好的。